《世界多美呀》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世界多美呀》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世界多美呀》教学反思1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一年级的教学中,我们也应该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孩子学会学习,能够自主学习。
一、教会孩子自学方法。
学程导航的理念就是让孩子自主学习,根据孩子的自学情况再行指导。在教学课文第二、第三自然段时,我开始尝试使用学习单,让孩子自主学习。比如: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读读第二段,再找出小鸡看到的世界,并用“ ”划出来,最后再读一读。在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时,我又布置了一个学习任务,把小鸡出壳的句子用“~~~~~~”划出来。在这一环节,我指导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一步一步完成,一起读,一起划,再一起读,让学生明白自学的步骤。而不是一听到学习任务,还没读书,就拿出笔来划。同时,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符号来划,训练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二、教会孩子读书方法。
一年级的孩子还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特别是有感情的朗读。因此,在本课读书指导时,我让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品读体会,加深理解,然后有感情地朗读出来。比如抓住“啄呀啄呀、很久、才、小小”这些词体会小鸡啄蛋壳儿的不容易,抓住“撑、破、叫、站”这一系列小鸡的动作来体会小鸡急于出壳的迫切心情,并让学生表演读,在读中品,在演中悟,加深理解。
三、教会孩子识字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低年级学生识字的要求是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并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学习汉字的愿望。”可见,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那么,如何培养低年级的识字能力,提高识字效率,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是我们需要探索的问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结合生动、具体、有趣的事物,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的途径,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本节课上,我重点指导了学生认识“美”字。先让学生组词,再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了解“美”字的不同意思,最后教给孩子四种识字方法:赏画学字、加减偏旁、编猜字谜、编顺口溜。在认识四种识字方法后,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办法再来记一记“丽”字,学生说了一些比较形象的方法,效果不错。
我想:教学就像给孩子喂饭一样,你硬塞给他的,他可能不喜欢,而他自己动手可能吃得更欢。学习同样如此,你讲给他听的不如他自己学到的记得更牢。因此,我坚信:“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世界多美呀》教学反思2《世界多美呀》是一篇富有情趣的童话故事,课文讲的是小鸡在孵化过程中对周围世界的认识。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小鸡所看到的美景是通过“蓝湛湛、绿茵茵、碧澄澄”这些词语来体现的。而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对这些词的理解还很困难。因此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紧紧抓住了这几个表示颜色的词来学习课文。如在学习“蓝湛湛”时,我说;“你们看,天空离我们那么高,那么远,一眼看去是广阔无边的深蓝,就像水洗过一样,这就是蓝湛湛。”接着再问;“这里的‘蓝湛湛的’仅仅是指天空吗?谁来说说还有什么景物是蓝湛湛的?”学生接着说:“我知道大海也是蓝湛湛的。“
谁可以用蓝湛湛说句话?”学生说:“我在电视上看到过大海,海水是蓝湛湛的,真美呀!”“蓝湛湛的天空离我们好远啊!”我想这时学生一定 对这个词理解了。在理解完这几个词语后, 我说:“小鸡看到的东西可多了,还有哪些?”学生这时抢着说:“红彤彤的`太阳,金灿灿的麦田,绿油油的草地”“文中用了省略号说明还有好多,那你可以把它写下来吗?”学生开始在书上省略号后面写表示颜色的词:“红艳艳、黄澄澄、黑压压、白茫茫、绿油油”。
这节课抓住了文章中的省略号,通过引导学生补充,进而展开合理想象,提高了学生对文章重点的理解与把握;另一方面,也扩充了学生的词汇量并培养了他们在书上批注的能力。
《世界多美呀》教学反思3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强语感,发展语感,也是学生学习书面语言的主要途径。一年级的学生处在阅读的起始阶段,所以借助色彩鲜明的画面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意境,感受语言文字的美,从而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入阅读,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了。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主动参与的意识,他们通过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产生了真切的情感体验,课文就读得有声有色了。
说话训练是本课的一个特色。我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创设说话情境,培养了学生说话能力。并且在说话训练的指导上能照顾到学生的差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把完成学习任务及老师对自己的.良好评价看成自己最突出的需要,老师的评价会使他们产生愉快和不愉快的情感体验。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如果用一种标准去评价,那低层次的学生可能难得受到肯定。于是,我在说话训练上一步一步地设置了阶梯,让不同层次的孩子都有话可说。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求他们按提示说出完整的话;对高层次的学生则要求他们落落大方,吐词清晰,语言有条理。在评价内容方面不仅仅局限于思维的正确性,还从思维习惯、思维方式及思维的发散性等方面进行,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世界多美呀》教学反思4《世界多美呀》语言优美适合诵读。课前反复读课文后,深深地喜欢上了这课中“蓝湛湛、绿茵茵、碧澄澄”这三个叠词。大自然的清新美丽就被这三个表示颜色的词简约概括了。世界是多彩的、丰富的'。为了表达这样一种内涵,我在课的拓展阶段,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刚出生的小鸡对什么都感到好奇和美丽,你们见多识广,会带他到什么地方去看看呢?那儿是什么样的呢?”我暗地里准备了许多表示颜色的词:雪白雪白,金黄金黄、绿油油、红通通、金灿灿、黑乎乎,一旦孩子们用上了,我就可以把孩子们说的话当堂写出来,或许还有一篇好文章出现呢。还可以让他们体验一下成功的喜悦呀。我对这个设计还真有些沾沾自喜。新课程不就是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吗?我觉得自己找到了文本与学生生活的链接点。农村孩子所见的大自然的色彩就是比城市孩子丰富,为何不充分利用这个资源呢?因此,我设计我们带着小鸡来到田野,来到山坡,来到果园等。小朋友们说得很好。特别是利用了果园的果子黄澄澄的梨,紫油油的葡萄,红通通的苹果等说得真精彩。
《世界多美呀》教学反思5《世界多美呀》是国标本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它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出现,借一只刚出生的小鸡的口吻,叙述了她认识世界的全过程,从中感受大自然之美,激发 ……此处隐藏8199个字……的?【课件】第二自然段第三句话。
(1)指名读。
(2)指导看图:
你们看,天空离我们那么高,那么远,一眼看去是广阔无边的深蓝,就像水洗过一样,这就是蓝湛湛。你能用动情的朗读让大家看到蓝湛湛的天空吗?【课件】天空是蓝湛湛的
书上说【课件】树木是绿茵茵的,,谁来给“绿茵茵”找个意思相近的词?说得真好,说明小鸡看到的树木非常——绿,而且看上去——毛茸茸的,很茂盛。谁来读?
【课件】小河是碧澄澄的谁来读这句话?什么是碧澄澄?我们学过的《小河与青草》里有一句话——引背,就是最好的解释。你能读好这句话吗?其实这句话还可以这么说:“【课件】它看见天空是蓝的,树木是绿的,小河是碧绿的。”可是小鸡太喜欢这美景了,所以它说——它看见(引读)【课件】第二自然段第三句话。自己把这句话再连起来读一读,要把小鸡的喜爱之情读出来。自由读。指名读。(2个)这只小鸡真喜爱大自然。
(3)指导朗读这句话:(指图)
天空是这么广阔,蓝得那样纯净;树木绿油油的,是那么茂盛,河水又是那样清澈……这一切多美啊,请同学们自己再声情并茂的读读这句话。
这么美丽的世界,小鸡可是费了好大的劲儿才看到的——引读第一二句。
3 谁再来读读这两句话?
(1)指名读,他读得好在哪儿?
(“啄呀啄呀”读得慢,因为小鸡啄得很吃力。)
(2)师范读,听听我读的时候还强调了哪些词?(因为“才、很久”也说明小鸡啄得很吃力)
谁再来读读这句话,看谁能读出小鸡吃力的感觉。(小鸡真用力啊)
4 小鸡真辛苦,可是它终于看到了美丽的世界。我们一起来把这一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
5 现在你就是这只可爱的小鸡,能看着图把这段话美美地背出来吗?指名背
学习第三自然段
1 看到这美丽的景色,小鸡情不自禁地想——引读。【课件】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
“这么”美丽究竟怎么美呢?指名答,一起来说说。(齐背第二自然段第三句话。)
这句话里为什么要加上“原来”这个词呢?小鸡心目中的世界原来是怎样的呢?指名答,齐背第一自然段第三句话。
2 今后要像这样把前后文联系起来理解课文内容,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出壳的小鸡,它看见——引读第二自然段第三句话,高兴地想——引读。【课件】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标点符号也有表情,会读书了。】谁再来读读。
小鸡可高兴了,他是怎么做的呢?指名读,他读得好在哪里?(读出了小鸡高兴的心情。)再指名读。
3 自己把这段话连起来高兴地读读!。指名读。
学习第四自然段
1 现在,出壳儿的小鸡终于可以自由自在地领略大自然的美景了,“叽叽,叽叽,它是在说”——引读【课件】第四自然段“世界多美呀”。
2 因为这个世界的色彩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呀——引读“蓝湛湛的,绿茵茵的,碧澄澄的”
【课件反白】这后面的六个小圆点叫省略号,是说小鸡看到的色彩可多了,除了前面提到的(指图)蓝湛湛、绿茵茵、碧澄澄,还有许多呢!你能把小鸡的话接下去说吗?
【课件】第四自然段去省略号,红()()的',黑()()的,金()()的,绿()()的……
3 这里的“蓝湛湛的”是指——天空,“绿茵茵”是指——树木,“碧澄澄”是指——小河。【课件】第二自然段第三句话。
4 这里的“蓝湛湛的”仅仅是指天空吗?“绿茵茵”仅仅指树木吗?“碧澄澄”仅仅是指小河吗?要知道这些都是小鸡原先通过蛋壳上一个小小的洞眼看到的呀,现在它已经能够自由地领略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了。想象一下,“蓝湛湛的”还可以有什么?“绿茵茵的”还可以有什么?“碧澄澄的”还可以有什么?指图提示。
【课件】蓝湛湛的(),绿茵茵的(),碧澄澄的()
小鸡看到的东西可多了,指图提示:还有红彤彤的——太阳,金灿灿的——麦田,绿油油的——草地,黑黝黝的——土地。
你能接着小鸡的话说下去吗
【课件】第二自然段第三句话去省略号,()是()的,()是()的,()是()的……
5 看到这一切,小鸡由衷地赞叹——(引读)“世界多美呀”!你看,蓝湛湛的天空,蓝湛湛的大海;绿茵茵的树木,绿茵茵的草地;还有碧澄澄的小河,碧澄澄的湖泊…这一切怎不叫人陶醉?怎不令我们赞叹——(引读)“世界多美呀”!
这么美的环境需要我们共同维护,世界才会变得越来越——美丽!
6 请同学们自己把段连起来读读。指名读。齐读。
三欣赏背诵。
1 这么可爱的小鸡,这么美丽的景色,让我们一起再来欣赏《世界多美呀》!
2 愿意为它配音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文。
四指导习字。
认读“站、鸡”。
1 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2 自学书上P103笔顺图。
3 在习字册上描红,体会笔顺。
4 怎样才能写好它?
5 这两个字都是什么结构的字?写的时候注意左窄右宽。范写。
6 习字。
作业设计
【课件】
1 完成习字册“站、鸡”。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
3 小鸡是怎样孵化的?你可以查阅资料,也可以向周围的人了解,把了解到的情况在下节课与大家交流。
4 大自然中,美无处不在——蓝湛湛的,绿茵茵的,碧澄澄的……请你留心观察,把你眼中美丽的世界画下来,然后在画的旁边写上一段相应文字来说明。
教学反思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因此,这节课立足于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悟,并且形成一定的口感。实际的教学效果:学生的确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充分领悟了课文所描写的意境,并且兴趣高昂,最后甚至熟读成诵,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其次,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能够适时地给予适当的激励评价,引导学生正确地、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这对于形成学生良好的语感具有正迁移的效果。
第三,这节课的设计抓住文章中的两个省略号,通过引导学生补充,进而展开合理想象,有助于学生对文章中心的理解与把握;另一方面,也扩充了学生的词汇量,提高了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并进行了句式的训练。这对于本班部分缺乏一定认知量的学生来说尤其重要。
与此同时,也要看到,备课的本意是要充分利用学生的随意注意,将教学重点——课文第二自然段第三句话提前这一手段或许也可以放弃,转而按照顺序。因为这样一来,课文的感情线索可以一气呵成,尤其课文第二自然段第三句话与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无需在割裂之后再想法连贯。
另外,本节课由于面对家长期待的目光(“家长半日开放”),过多地把时间让给孩子们朗读,最后导致没有完成写字指导这一环节,有些遗憾,毕竟这是一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仍旧需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不为外界客观因素所动,坚持民主的、公正的、科学的教学。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