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教案模板集锦7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爬山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爬山教案 篇1教学要求
1.了解爬山虎这种植物的特点,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2.学习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这一个意思写具体的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朗读课文,背诵2~4自然段。
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围绕一个意思写具体的方法。
2.通过学文、观图和实际观察,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把事物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挂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
(一)学生小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然后回答爬山虎到底是动物还是植物?(是植物。)
(二)请五个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要求声音宏亮,读准字音。其它同学边听边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爬山虎这种植物的哪两部分?(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和脚。)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一)学生看生字表,分析字形结构和需要注意的笔画。
1.读生字表中的字,口头组词。
2.分析字形结构,说说每个字的结构和部首。
3.两人一组,说说每个生字需要注意的笔画和记法。
隙:右上边的小不要写勾。右半部分的记法是小日小。
拂:笔顺不要写错。第六笔是,第七笔是丿。最后两笔不要都写成竖。第六笔中的第二个折要写短一些。
漾:右上边是秃尾巴羊,右下边是永。永的第二笔横折中的横要写得短。注意不要写成水。
柄:右边丙里的人,最后一点不要和勾连起来。柄在这里当把儿讲。
萎:容易写得很长,各部分要尽量写扁。第八笔是捺,不要写成点。
(二)读词语卡片。
舒服空隙漾起叶柄刀柄把柄嫩茎均匀
拂过吹拂萎了枯萎休想荡漾重叠新鲜
枝状触角痕迹牢固瞧不起
(三)抄写本课后第4题读读写写的词语。
三、学习课文一至二自然段
(一)默读课文1、2自然段,想每段各写了什么?(第一段写了爬山虎生长在什么地方。第二段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
(二)重点学习第二段,了解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练习给第二段分层。
1.听读第二段,标出共有几句话。(四句)
2.默读第二段,想想每句话说的什么意思。(第一句介绍了爬山虎叶子的颜色变化;第二句说的是长大了的叶子引人注意;第三句说了叶子绿得新鲜和排列情况;第四句写了叶子的动态。)
3.用‖给第二段分层。(可以分成三层。第一层是第一句话;第二层是二、三两句;第三层是第四句。)
教师问:为什么把二、三两句合成一层?(因为这两句都说的是长大了的叶子什么样,绿的颜色和怎样排列的。意思上连得很紧密。)
4.请一位朗读语气好的同学读第二段,其它同学闭眼听读,头脑中要想象出一幅画:青翠欲滴的满墙绿叶,铺得是那样均匀,排列是那样整齐,看着是那样舒服,微风一吹,漾起波纹。
5.每人说一个比喻句,把爬山虎的叶子可以比喻成什么?要求用的比喻词不能一样。(犹如碧绿的湖水,好像农田中绿油油的禾苗;如同人工培植的草坪;像从飞机上看到的一片树林。)
6.练习朗读。爬山虎的叶子这样好看,真像一幅神奇的画面,请几个同学读这一段,看谁的语气最好,把爬山虎的叶子读得最美。
四、反馈验收
(一)听写本课的生字新词。听写第二段最后一句话。
(二)练习背诵第2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教师导入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本课是围绕哪一个意思写的呢?(围绕爬山虎的脚写的)从哪儿看出来的?(题目)默读课文,想一想哪几段是围绕爬山虎的脚的。(3~5自然段。)
二、总结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方法
(一)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呢?作者首先确定了要写的是什么。(板书)爬山虎这种植物在我国各地都有,为绿化祖国,美化环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人们一般看到的只是那满墙碧绿的叶子,从小到大,从红到绿,又从绿到红,最后掉光。有人也曾感到奇怪,不知它们为什么能那样牢固地铺在垂直的墙壁上,不管多大的暴风雨也不会把它们打落下来。但却很少有人扒开那密密的叶子仔细观察研究一下。本文的作者做到了这一点,所以写出了这样生动有趣的文章。我们要学习作者这种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二)要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不光要想好自己要写的是什么,还要根据要写的意思选择好内容。(板书:选择好内容。)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要写爬山虎的脚,选择了哪些内容呢?
1.请三个同学分别读3、4、5自然段,大家想:每段主要说了什么?
(1)分小组讨论这三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请各组选派代表说一说。
(第3自然段主要介绍了爬山虎什么样;第4自然段写了爬山虎是怎样爬的;第5自然段写了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有什么不同的结果。)
(三)作者选择好了要写的内容,还要安排好写的顺序,这样才能表达得更清楚,更有条理。本文的作者是怎样安排顺序的呢?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一)默读第3自然段,共有几句话。(6句)
(二)这6句话分别说了哪几个意思?(一、二句写了作者发现爬山虎有脚;三、四句写了爬山虎的脚长的位置和形状;第五句写了爬山虎脚的颜色。)
(三)指导朗读。当作者发现爬山虎是有脚的,知道了爬山虎之所以能在墙上爬的秘密后,他的心情是什么样的?(非常惊喜。)
1.学生小声练习读出惊喜的语气。
2.教师范读。第一句中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要读出疑惑的语气。第二句中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要读出惊喜的语气,尤其是有脚的三个字语气更要强烈。
(四)在书上画出爬山虎的脚长的位置。注意要画准确。(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要通过看图或投影让学生清楚爬山虎的脚到底长在什么地方。弄清茎、叶柄、反面这几个关键词语的意思。要给学生直观印象。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加上手势说说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
(五)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在书上画下来。(枝状的六七根细丝 ……此处隐藏5636个字……。
九、做练习3
板书设计:
25爬山虎的脚
刚长出:嫩红——→嫩绿
叶子
长大了:绿得新鲜一顺儿朝下均匀
爬山教案 篇6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5.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叶老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的文品和人品。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出“推荐、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曲线、春风拂面、映入眼帘”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思路,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4.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感受叶老的认真、平和。
教学重点
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认识两个修改符号,并能运用其修改句子中的问题。
一、揭示课题,激趣导入
刚才我们复习了《爬山虎的脚》,今天我们要学习这篇课文也写到了爬山虎,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放声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语句读通顺。
(二)自学生字新词
同桌练习读准含有生字的词语。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形式读词。
2.自由读句子。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article/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3.指导“曲”在“曲线”这个词中的读音。
4.自由读这两组词。想想第一组和第二组分别是写谁的。
莫名其妙愣住意外
认真平和质朴
第一组写肖复兴。
第二组写叶圣陶。
(四)理清课文结构
课文写了叶圣陶先生和“我”之间的哪两件事?怎么分成两部分?(修改作文1-5.邀请做客6-10)
三、细读课文,重点品味
(一)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
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
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二)全班交流
1.第三自然段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sjbwz/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爬山教案 篇7【教学目标】
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陶冶美的情趣,热爱生活,做个有心人。
4、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图画纸、水彩笔、爬山虎的脚。
2、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爬山虎叶子图片、爬山虎的脚。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激趣导入。爬山虎是一种攀援植物,它不用像葡萄或葫芦等植物那样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爬山虎的脚》,就能找到答案了。
(板书课题)
二、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1、有许多同学都见过爬山虎,爬山虎最吸引我们的是什么?
(叶子)
2、你能说说你见到的叶子是什么样的吗?
(让学生谈谈自己以前观察到的叶子的样子。)
3、我们看看叶圣陶老爷爷是怎么写的?
(放录像,教师范读。)
4、看了录像,你认为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
(理解“刚长出来”和“长大了的”叶子个有什么特点。)
那些句子体现了爬山虎叶子的美?
(指导朗读)
5、齐读第二段、放录像,学生试复述。
三、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引言:在这美丽的叶子下面还隐藏着什么秘密呢?
(出示爬山虎的脚的图)
1、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会这样生机勃勃铺满墙,跟它的脚关系密切,它的脚到底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用我们平时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
(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样子、颜色。)
2、让全班学生选择适当的彩笔,边默读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边画爬山虎的脚。
3、对照课文内容,让学生抓重点词,小组评议画的情况。
4、观察实物,指名朗读,全班齐读,进一步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样子、颜色。
过渡:它又是怎样向上爬的呢?
四、了解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1、指名读,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用什么方法?
(抓重点词:触、巴、拉、贴。教师板书)
3、学生上黑板演示爬山虎怎样向上爬的。演示中理解词语“一脚一脚”:
⑴ 假设黑板就是一堵墙,让学生用手演示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⑵ 评议学生演示得对不对。
⑶ 教师小结:
原来爬山虎可不像动物那样几只脚交替着爬,而是长一只脚巴住墙,再爬必须再长出一只脚,再巴住墙,一直往上长,必须不断长出新脚。所以,叶圣陶爷爷说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4、多媒体演示爬山虎向上爬的动画,学生复述,指名背诵。
5、过渡:
那没触着墙的脚会怎么样呢?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对比学习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不同情况。
2、爬山虎的脚和墙的关系怎样?
六、总结
1、我们知道了在爬山虎美丽的叶子下面,爬山虎脚生长的位置、样子和它是怎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
2、了解作者在观察方面有哪些的方值得我们学习。
3、作者进行细心有序的观察,并且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是爬山虎的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七、拓展
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神奇的植物,选择一种植物,仔细观察它最有特点的部分,再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