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度量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角的度量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角的度量教案1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 知道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符号是。
2. 掌握3个特殊角直角、平角、周角。
3. 掌握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
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的主动探索过程。
情感目标
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分享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理解周角、平角、直角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旋转成角。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
1. 情景导入角的计量单位。(课件演示)
2. 度是角的计量单位,读作度,用符号标示。
3. 1度可以简写成1
4. 出示37,37表示数值,是量数,是计量单位。
5. 作为计量单位度,生活中的应用范围很广:水沸腾时为100度,结冰时为0度;正常体温是摄氏37度,高于它就是发烧了;一盏100瓦的灯,连续开10小时,用电1千瓦小时,我们常称作1度电;近视眼患者佩戴300度的眼镜;某种白酒38度;上海位于北纬32度、东经122度,等等。
说明:通过课件的演示和生活中实例的介绍,生动的引导角的度量单位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直角、平角、周角的定义。
1. 请你仔细地读读上面3句话,你觉得有什么问题。
2. 出示P68、P69出现的定义
一点(O)和从这一点(O)出发的两条射线(OA和OB)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直角: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四分之一周,所成的角叫做直角;
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半周(二分之一周),所成的角叫做平角;
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所成的角叫做周角;
3. 理解旋转、端点、射线。
端点一点(O)、曾经叫做一个点、顶点
旋转利用圆规画圆,体会旋转,绕圆心旋转;
射线没有尽头,也就无法表示长度,所以角度与射线的长度无关;
重新定义锐角和钝角
锐角:小于直角的角叫做锐角。(与以前说法一致)
钝角:大于直角而小于平角的角叫做钝角。(重点理解小于平角)
说明:通过对概念中关键词的理解,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让学生认识了直角、平角和周角。学生学习的过程变得具体化和形象化。
三、学习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1. 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2. 1直角=90、1平角=180、1周角=360;
3. 2直角=1平角、2平角=1周角、4直角=1周角;
说明:通过对角之间关系的整理,让学生能够熟知不同类型的角。
四、小练习
1. 下列这些是角是锐角、直角、钝角、平角还是周角?
=78=180=123=360=20=90
2. 填空
一个周角=_____个平角=______个直角
3. 填、或者=。
锐角〇90 90 〇钝角〇180
说明: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对角的分类有更明确的认识。
五、总结
师:说说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发现了什么,对我们有何帮助?你对你今天的学习评价如何?
角的度量教案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用量角器测一个角的大小,能借助三角板画出30°,45°,60°,90°等特殊角及用量角器画出一个给定度数的角,会用尺规作图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熟悉并理解画法语言.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本节课的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测量角的大小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本节课的数学活动过程,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不同方法间的差异,能够在测量画图等操作活动过程中发挥主动作用.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会用尺规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2.难点:用尺规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3.关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画图的数学活动过程,才能熟练掌握画图步骤.
教具准备
一副三角板、量角器、多媒体设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投影一个五角星的图案,请学生观察图形.(如右图)
2.提出问题:
你知道五角星的五个角是多少度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二、新授
学生活动:在小组中交流测量角的大小方法,可借助三角板估计角的度数,或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
教师活动:巡视收集学生测量的方法,并请学生说明不同方法得出的结论有何不同,对学生的活动过程给予积极评价.
结论:每个角均为36°.
1.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1)提出问题:
你能用量角器画一个角等于36°吗?能画一个角等于108°吗?
学生活动:两个学生板书演示画图过程,其余同学独立完成.
教师活动:巡视并指导学生画图.
(2)提出问题:
你能用三角板画出30°,45°,60°,90°等特殊角吗?
学生活动:动手画图.
教师活动:指导个别学生画图,评价学生的画图结果.
2.用尺规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探究:已知∠AOB,画一个角等于这个角.
学生活动:先进行独立思考,阅读课本第139页探究内容,动手画图,小组交流解决疑难,根据教师的演示,进行自我评价.
教师活动:启发引导学生画图,并巡视指导学生画图,然后板书演示画图过程(画图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画法),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用量角器量∠A′O′B′与∠AOB,看一看度数是否相等.
三、巩固练习
任意画一个钝角∠AOB,用尺规画一个角等于∠AOB.
师生互动:教师在黑板上画钝角∠AOB,请一个学生板书画图教师巡视指导其余学生画图.
请同学们用三角板画出(1)15°;(2)75°;(3)105°;(4)120°;(5)135°的角.
教师活动:在学生活动过 ……此处隐藏15354个字……大小要看两条边*开的大小,*开得越大,角越大。
五、巩固练习:
1、P38“做一做”
2、P39、4先估算每个角的度数,然后验证。
3、P40、6用一副三角板拼出下面度数的角。
75° 105° 120° 135° 150° 180°
六、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角的度量教案14教学目标
1、认识线段、直线、射线和角。
2.理解线段、直线和射线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
2、教学难点:建立角的正确概念。
教具准备
课件、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造情境,引入新课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线(出示几种线,如电线、电视天线、跳绳的绳子等)。这些线有的是直线,有的是弯曲的。
2.教师演示:两手拿着一根线,两手靠近线就是弯曲的,两手把线拉紧,线就是直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线有关的知识。
二、学习新知
1.认识线段。
(1)投影出示教材第38页上面的两幅图,像这样一根拉紧的线、绷紧的弦,都可以看作是线段。
(2)把两幅图分别去掉两端的手和弓,改为两点,这就是线段。为了表述方便,两点处分别标上“A”、“B”,这就是线段AB。
提问:线段有几个端点?(两个)
我们可以用直尺量出线段A点和B点之间的长度,所以线段的长度是有限的。
2.认识直线。
把线段向两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直线。(课件显示)
提问:直线有端点吗?能量出长度吗?
(直线没有端点,无限长,不能量出长度)
直线除了用“直线AB?”表示,还可以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直线l。
3.认识射线。
把线段一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射线。
出示教材第38页下面的三幅图片,说明手电筒、探照灯、焰火等射出来的光线都可以看作射线。
提问:射线有端点吗?有几个?能量出长度吗?用字母怎样表示?
(射线有一个端点,无限长,不能量出长度,可以用射线AB表示)
4.直线、射线和线段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展开讨论,明确他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归纳。
名称
区别联系
直线
没有端点,无限长都是直
直的线
线段只有一个端点,无限长都是直
直的线
射线有两个端点,有限长都是直
直的线
5.认识角。
(1)我们认识过角,下面的图形都是角。
(2)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点?
一个点,两条射线。
归纳: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一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3)怎样表示一个角呢?
角通常用符号“∠”表示。(注意与小于号“
记作:∠1记作:∠2
读作:角1读作:角2
(4)运用上面的知识,画一个角,并写上各部分的名称,标上字母,用角的符号表示出角,读一读。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第39页上面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说一说直线、射线、线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再独立辨一辨,并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
2.教材第39页下面的“做一做”。
数一数有几个角。小组或同桌之间互相数,看谁数得又对又快。
3.教材“练习七”第1题。
先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怎样画?再动手画一画。
指名汇报:你发现了什么?
结论:经过一点可以画出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出一条直线。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角的度量教案15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自己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总结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
2、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位的需要,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建立1°角的表象;能通过量角,建立角的大小的量化观念,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3、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具准备:教师用的活动角和量角器各1个,为学生每人印制120°
和50°的两个角,学生每人准备量角器1个,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感受角的大小
出示活动角,提问:要把这个角变大一些,可以怎样做?变小呢?
学生讨论,明确:
角是有大有小的,角的两条边叉开一些,角就大一些;把两条边收拢一些,角就小一些,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我们以前学习量线段,是用厘米、分米、米来度量表示,那么,角的大小怎样度量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认识量角器:走迷宫,找城堡
1、请同学们观察自己的量角器,你看到了些什么?
2、组织学生交流,说说看到些什么。结合学生的交流,指出量角器像个大迷宫不容易看明白,在这个迷宫里有4座大城堡:中心点、0°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
3、出示教师用的量角器,请同学们一起走走迷宫,把你找到的4大城堡指给同学看。并指出内刻度线的0°刻度线、外刻度线的0°刻度线,结合学生的交流,指出角的计量单位“度”,并观察1°角的大小。
三、学习量角、编儿歌
1、我们认识了量角器,了解了4大城堡,你们会量角了吗?请同学们打开书第19页,照书上的样子试着量角。
2、组织学生交流量角的感受。
提问:有没有兴趣把量角的过程编成儿歌呢?
3、用量角器量印在练习纸上的角(50°的),把量角的步骤和方法编成儿歌,发挥集体智慧。
提问:拿着量角器量角,第一步干什么?
用量角器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师生共同操作,这一操作过程简单点怎么说?
学生议:(点对点)板书。
第二步干什么?怎么编儿歌?
再用量角器的一条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学生初议(线对线或线对边)
师生依次分步操作,找关键字编儿歌:
“点对点,线对边,再看另一边”
追问:这另一边的度线上有两个刻度,应该读哪一个度数?为什么?
儿歌怎么补充?全班讨论,把儿歌板书完整。
“点对点,线对边,再看另一边,0在外数外,0在内数内”
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学生试着量出练习纸上的另一个角(120°的),先估计,再边读儿歌边度量。让学生说说怎样量角,怎样读出度数的。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