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时间:2025-08-30 21:46:22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

姑妈抬起袖子擦着泪说:“不能吧?日本人也是爹娘生养的,能对个月窠里的孩子下毒手?我老是做梦梦见他,长得胖乎乎的,也跟天星这么样儿!我盼着,盼着,不知道多咱娘俩能见面儿?”

我读《穆斯林的葬礼》,给我感触最深的是这个常常扮演“和稀泥”角色的姑妈,与她那存在于睡梦之中的真切的母爱。

这是个悲惨的母亲,在儿子小的时候,父子二人一同被日本人抓去。她哭,把泪洒干,她喊,嗓子到哑;她甚至把别人的'孩子认成是她的“柱子”,抱住了就不肯撒手,一直抱了他20余年。明知没有生还的希望,她依旧不肯相信这已然无可挽回,抑或是不愿相信她的“柱子”己永远离他而去……午夜梦回,她的柱子时常真切地出现在她的面前,白白胖胖的,多么可爱!这来之不易的孩子,抱住了哪肯撒手?梦回午夜,突然发现她的“柱子”己然离她而去,那一刻,她的心是碎的!她宁愿一睡不醒,唯有如此才可以和她的孩子天天见面,在梦里给了她第二次孩子被日本兵抓去的场景,她还会放手吗?她宁愿自己和日本人同归于尽,也不愿自己的孩子再次被掳走。而这,就是母爱。

这位可怜的母亲,唯有在梦里才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在那里她才有属于她自己的美好的天伦之乐。有人说母爱就是奉献,有人说母爱就是无私,也有人说母爱就是一切。其实母爱乃是发自内心的、最原始的一种情感,情由心生。唯有发自内心的最真挚的情感,才能让人愿意舍弃一切,以至于无所畏惧。唯有这种最博大又最细小的情感,才能让人愿意奉献自己的一切,来满足你哪怕是最微小的一点需求。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梦中,在她与她的孩子抱紧的那一刹那,她的心中,一定也是感动而又欣慰的吧?

在感受她、了解她后,我发现这个可怜又可敬的女人,他对天星无微不至的关心,她对新月心细如发的关怀,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那似乎虚无缥缈的两个字:母爱。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2

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合上了这本书。最终,《穆斯林的葬礼》看完了,无法抑制的眼泪不知流了多少。心灵深深地被震撼,自我的喜怒哀乐,全被牵引着,书中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仍然在我脑海中徘徊。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一样时代、有着不一样形态却又交错扭结的感情杯具。这部五十余万字的长篇,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冷峻的文笔,深情回望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的心路历程,以及在特定的时代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古老的“博雅”宅,出了“玉魔”“玉王”;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爱恨交织;北大未明湖畔的月影,穆斯林墓地里的白玉石碑。楚雁潮、韩新月,生死离别。最终,玉儿在墓地中缓缓穿行,满脸沧桑地抬起头发现天空中出现一轮新月。

“泪水洒在黄土上,他不能自持,倒了下来,躺在新月将长眠的地方,没有力气再起来了,不愿意离开那里了!”读到这,我又梗咽了。命运的安排,把他们分开了,但他们的感情是伟大的。韩新月,一个十九岁的花季少女聪慧而美丽,却在还未绽放时就过早的调谢。令人惋惜悲伤。在她以优异成绩考取北大外语系,并找到了爱的归宿时,死神也正在向她悄悄走来,先天的疾病夺去了她的肉体生命。那一首《梁祝》还在耳边回荡,新月之死,是祝英台之死,是缠绵的,又是壮烈的',不只是柔情感人而是苍天泣血。梁君璧,一个深受旧社会束缚的无知女性,在我眼里是她可恶的,自私的。她把亲生儿子天星的感情毁了,也差点毁了新月的感情。对于母亲精心布置的婚姻,孝子天星又能怎样办呢?韩子奇,辛辛苦苦把持了一生的奇珍斋没了,那些和他同生共死的藏玉也在中毁于一旦,他的心死了,含着对女儿的爱和对梁冰玉深深的思念而死了。

回过头来想想自我,与书中主人公的命运相比,我们是幸运的,至少我们还拥有生存的权利,活着,比什么都重要。或许你的人生之路是坎坷的,可是越过了这些鸿沟,我们还能潇洒地走下去。所以,请珍爱生命,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3

再度重相逢,细细读过,心情格外的沉重。

书中讲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三代人的命运故事,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的爱情悲剧。

书中的“路”坎坷复杂。情节像是一团被人千百次蹂躏的线团,一线绕着一线;又像是一颗洋葱,一层剥过又露一层。但那淳朴庄严的内容,根本不会让人觉得乏味、无趣。反而让人钻了进去,成为故事中的一员!

一个北京玉器家族两代人的故事以章节交错的方式,让故事有穿越时空的感觉。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多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发生在不同年代的母女二人有着不同结果却又相互交错的爱情悲剧。读完此书,我感受到穆斯林们一千多年来漫长而以艰难的足迹。同时也为人们那种长期以来的民族意识,种族歧视而感到悲哀。

书中的`韩子奇一生坎坷,他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人,他毕生都在为他的“玉”而奋斗,让人钦佩让人心疼,可是他在爱情面前却是那样的懦弱那样的让人叹息!就如同在他死时作者对他一生的总结:他自己,只能赤条条归于黄土,什么也不能带走,只有一具疲惫的躯壳,一个空虚无物的灵魂,一颗伤痕累累的心,和永不可饶恕的深重的罪孽……。韩新月,一个年轻鲜活的生命就那样早早的结束了,没来得及享受生命的美好,没来得及展开她理想的翅膀,就那样悄悄的走了,最让我感动的是新月和她的老师楚雁潮的爱情,他们互相信任、崇拜,彼此理解并深爱。在他们相识两年来,共同以顽强的毅力和病魔搏斗,执著地追求生命的价值,可最终还是逃不过疾病的魔掌。而这一切与新月的“父母”韩子奇和梁冰玉有一定的关系。梁冰璧相对来说是一个让人有点同情让人心痛的角色,她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个悲剧人物。

故事的结局让人回味无长,最后那个情节设计地很好,梁冰玉和楚雁潮两个人在墓地相遇,这两个都是新月爱着的人,他们也都是最爱着新月的人,那种相对无语却是无声胜有声。天地之间那久久回荡的琴声,如清泉淙淙,如絮语呢喃,如春蚕吐丝,如孤雁盘旋……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4

曲终掩卷,荡气回肠。读完《穆斯林的葬礼》这部小说,楚雁潮那一曲悠扬而又婉约的《梁祝》还回荡在我的耳边,它诠释着多少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我们这样懵懂而天真的年纪,还不能理解真正的爱情,但作为一个旁观者,并不影响我对书中梁、韩家族六十多年的兴衰以及书中人物之间摩擦出来的暖流和火花发出由衷的感叹。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故事线索,却是同样的`结局—相爱的人们最终都没有象海子说的那终成眷属。梁冰玉和韩子奇,因为伦理道德的原因分居三十三年;韩天星和容桂芳则因为父母的“智阻”而变的冷若冰霜;韩新月和楚雁潮,由于双方 ……此处隐藏6241个字……断专行且不懂感情的的女人。从儿子天星的婚姻来能看出这一点。天星与同厂的女工小容子感情很深,但梁君璧看不起小容子的出身,设计让小容子离开了天星,并暗中撮合天星与新月的同学陈淑彦结婚,而天星一切都被蒙在鼓里,使得天星在厂里抬不起头来。梁君璧亲手毁了儿子的感情,毁了他的名声,但她是最爱天星的',她想儿子设计人生,儿子不理解她,甚至恨她,因为她不懂感情。

其实梁君璧又是最大的受害者,她留住了韩子奇,但他失去了韩子奇的心。她把对韩子奇和梁冰玉的恨转嫁给了可怜的新月,其实当新月年纪轻轻撒手人寰时,她何尝不痛苦。

梁君璧虽然得到了想要的东西,却没有去珍惜她,也许内心的痛苦太多太多……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3

近日读完《穆斯林的葬礼》一书,书中描写了人物个个都血肉丰满,栩栩如生。

本章主要写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还发在两个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形态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真挚的情感丰富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写出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文中着力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壁,韩新月等一系列人物文学画廊中前所未有的人物群像。

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韩新月和韩天星了,这对兄妹别看他们平时都开开心心,但他们心中都有说不出的苦。

韩天星有了自己的家后,身上就多了许多负担,先是姑妈的死,再是妹妹新月的病倒,他做为这个家的未来,他更累了。当妹妹刚从死神的手里逃脱之后,他知道,妹妹虽然从死神的手里逃脱了,但还要再受人间的折磨,面对这个必然的悲剧,他做为哥哥也无能为力,因为他自己就是个可怜人,又怎么能帮助别人呢?

若不是为了不伤害他那无辜的妻子:若不是留恋他那苦命的妹妹:若不是想保住这个已经伤了元气的家,他早就不想再活着了,他不活怎么能行,他肩上挑着这个家的未来呢!所以他背着这个沉重的包袱,艰难向前走,他把所有的艰苦都藏在心里,脸上永远都沾着微笑。

韩新月是一位美丽漂亮,聪明的姑娘,但总有那不幸降临到她的`头上,在上大学的美好时光里,新月却患上了心脏病,虽然表面看起来活泼可爱的姑娘,但心里却比谁都苦,可谁也不知道新月的苦,好不容易考上北大,还没观赏够燕院校园的湖光塔影,就要退学在家养病,年仅20多岁的她,还没走完那人生的长路,就要半途而废,她的病情日意加重,不知还有多少天的寿命,但她在这两年来都以顽强的毅力和病魔搏斗,执着地追求生命的价值,可有一天她在也没有力气与病魔搏斗,她累了,她真的累了,她要休息了,她要去属于自己的地方休息了,年仅20岁的她就这样走了,与她同龄的孩子都要去寻求自己的生活了,可是她却要永远的安睡了。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4

天上,新月朦胧;地上,琴声漂渺。天地之间,久久回荡着这琴声,如清泉淙淙,如絮语呢喃,如春蚕吐丝,如孤雁盘旋。

纤云微荡月沉海:月冷,玉殇。

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玉器世家梁亦清之死,悲壮淋漓;爱徒韩子奇忍辱负重终于青云得意,斗角勾心后重塑辉煌;精明一生的梁君璧最终败在世态炎凉,朝气蓬勃的楚雁潮最后孑然一身……在这庞杂的人生之林中,陡然升起一轮明月:她轻轻地升起,逐渐沉重;她悄悄地离去,却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她是林黛玉,在历史的风烟里踽踽前行,给人以希望,她是祝英台,陨落在即将天明的舞台上,成为惊鸿一客。

韩新月,像一只小鹿般的,交结了青春蓬勃与人情冷暖,希望油然而生。

青天有月来几时:月明,玉王。

她如一象活泼的小溪,用她轻盈幽静的灵魂治疗了韩子奇心中多年的创伤,可随着梁君璧拒绝楚雁潮这一波澜突起,她注定不能行走人间之路。凭着自信与脚踏实地的努力,她成功进入北京大学;因为纯真上进,她又认识了欣赏她的楚雁潮。就在明月悬于高空时,突兀地闯入一马平川,一块无瑕之玉被摔得粉碎,天空一下黯淡无光。

新月之死,不仅是由于病痛、哀伤,不仅是苍天泣血,更的是一个时代的悲哀,宗教极端思想的悲哀。她注定是一场悲剧,但留下的美足以净化人们的心灵。与梁君璧相比,她并不风云叱咤,但她是光明美好的'象征;与韩子奇相比,她没有愁肠百结,但她身上涌动的真诚朝气让人向往。霍达为新月作传,为奇珍斋作传,更是为人心作传。韩新月,如一位仙子般的,在为数不多的时间里压倒一切,镇住一切。

月也有阴晴圆缺:月落,玉别。

韩子奇、姑妈、新月陆续走了,奇珍斋四十年的风雨化为平湖之水。梁冰玉回来了,只是迎接她的早已不是新月,而是第四代的结绿。白玉房已成回忆,她手中抱着的是冉冉升起的新的希望。新月朦朦胧胧地活在人们的心里,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花,她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奇珍斋,只是最后都会崩塌,这是悲剧;但心中的新月倒塌了,才是更大的悲剧。

月清,玉缘。

西南天际,一弯新月出现了,虚虚的,淡淡的,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5

很早以前听过这本书,不知道里面的故事,甚至不知道是中国作品,却对它的名字产生了兴趣,迫切地想读一读。

在图书馆借了本,拿到手的感觉是,够厚,够破,有的人不喜欢读旧书,我倒还好,觉得图书馆的书越旧证明越多人读过,越是好书,如果借到不好的书,往往翻几页就还了,书是新的,当然这只是个人理解。

刚开始看的时候,除了新月的报考,其他的地方感受的是挺平和的,包括梁亦清一家清贫却安静的日子,然而,事情开始有了各种转折,有了冲突,有了悬念,看到最后,是满心的揪心,看到一半的时候实在忍不了了,先百度了故事梗概,可是真正看到那一章一节的时候,心里还是堵得慌。其实就是一个悲剧,或者说是一个个的悲剧组成了这个冗长的故事,三段夭折了的爱情:玉儿和韩子奇,天星和小容子,新月和楚雁潮,每一段都有让人唏嘘的地方,说到底是璧儿的霸道,她不容许她们每一对在一起,她总有自己的理由。

这个女人小的时候是可爱的',有灵气的,可是越长大越变成了一个跋扈的女人,她的无知是那个年代赋予的,她没有读过书,没有玉儿那样开放的前沿的思想,可以把人生都上升到精神层面,她只是个普通妇人,算计着她的小日子,不关心政治,只关心丈夫孩子,有她自己的执着和计较。

可是无论如何,我还是理解不了玉儿的,我理解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所造成的错乱,可是我认为,不管是怎样的爱情,都应以不伤害另外一个家庭为底线的,否则都不会有什么好结果,那是自私的代价。作为妹妹,她抢了姐姐的丈夫;作为母亲,她的离开以及留下的那封信最后断送了女儿的性命,缺席的那么多年的母爱,不是白发苍苍在新月生日拎块蛋糕就能弥补的,别说苦衷,所谓苦衷都是拿来在傻眼了时叙述的借口。

整个一个大悲剧,唯一让人暖暖的是那个甚至有点木讷的天星,他不管上一代到底是神马情况,只是心疼妹妹,每次看他疼新月的时候,都想拥有这样一个哥哥。

新月是幸福的,在最风华正茂的时候离开了,可她拥有那么疼她的天星,那么爱她的楚雁潮。若干年后,她爱的男人还会在她生日的时候去她的墓前拉她喜欢的小提琴曲子,对一个女人而言,这已足够。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