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5-05-21 10:19:34
精选四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十篇

精选四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十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说课稿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课文讲述了一个辛勤劳动,省吃俭用把儿子养大成人的老人,看到儿子长大后懒惰成性,花钱如流水,万般心痛与无奈,只好打算将所有的财产送给别人,而决不留给这种儿子的失望心情。接着讲述了母亲放纵儿子蒙骗老人,两次被识破,最后只好劝儿子自己去挣一枚金币,以及老人第三次把金币扔进火炉里,验证这枚金币确实是儿子挣来的故事。全文有两处“受不了”,前处是老人眼见长大成人的儿子不愿意挣钱,只会花钱,是个无用的人,非常失望痛苦。后者是儿子看见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一枚金币不被认可而被羞辱,伤心与气愤使他难以忍受。课文的重点放在最后这层意思上,体会儿子“受不了”时的心情。感悟只有亲手创造的财富,才会珍惜的意义。

简单完整,层次分明是本课的结构特点。先写老人有一个什么样的儿子,是整个故事的起因,接着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记叙一枚金币的故事。课文人物对话串联了整个故事的发展,展示人物性格。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课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特设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心情,重点体会儿子“受不了”时的心情。过程与方法目标:1、自读课文,了解事情的经过。2、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珍惜父母劳动的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到金钱是辛勤劳动换来的,来之不易,引导学生在今后生活中懂得正确对待金钱,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分别为:了解人物特点,揣摩其在不同环境下的心情,读出感受。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金钱是辛勤劳动换来的,要知道珍惜。

三、说教学策略:

为了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了以下教学策略。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教学时我以“一枚金币”为线索,围绕儿子三次把一枚金币交给父亲的情节进行教学,主要采取以下几项教学措施。

a加强朗读指导。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引导学生体会人物感情的重要方法。结合本文对话多的语言特点,教学时我让学生充分读,发挥学生的示范作用,从而对学生进行螺旋上升的感情朗读指导。

b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谈感受。

在引导学生体会儿子“受不了了”时的心情时,我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交换角色,更透彻地理解课文内容感悟道理。

c、学法。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教给学生如何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本节你我主要教学生以下学习方法:⑴、抓重点词语进行学习。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感悟课文内容,如文中“懒惰、省吃俭用、当牛作马、两俄里”等词语,让学生明白这些重点词语对于表达文章中心起到关键性的作用。⑵、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的机会。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造了合作学习的机会,来体会儿子与老人三次对话来帮助学生理解儿子“受不了”时的心情。

四、说教学教程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前向学生展示百元纸币,引起学生的兴趣,一起走进“一枚金币”的故事。这种导入让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拉近了他们与文本的距离。

二、交流感悟,体会文章蕴含的道理。

1、自由读课文,看你读懂了什么,让学生通过读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并主要了解儿子与父亲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2、学生再次读课文,先找出父亲如何面对这个儿子的感受的词,即“受不了”,体会出父亲的无奈,再找出另外一个“受不了”,引出儿子如何对待自己挣的这枚金币的态度,重点学习儿子第三次将金币交给老人的情况。教学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说出儿子看到父亲把金币扔进火炉时的反应,重点进行入情入境的朗读,让学生通过读来理解儿子受不了的心情,最后再和前两次进行对比,说明了儿子明白了自己的劳动所得才懂得珍惜。3、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导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再一次欣赏文章内容,体会儿子“受不了”时的心情。

三、联系实际,激情导行。

你怎样看待父母给你的零用钱?你打算怎么用他们给你的钱?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金钱的来之不易,不仅要珍惜自己的劳动所得,也要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

四、作业布置。

最后两道作业,其一目的在于考察学生的复述能力,其二让学生在生活中正在学会珍惜劳动成果。

五、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力求简洁精练,突出重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陈xx老师的文体意识很强,教师只有关注文体,才能精准地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并由关注教学内容转向关注言语表达。

在教学中,教师将自己对剧本教学的解读深入浅出地转化为教学内容,而且将此教学内容又有效地转化为了学生的学习活动。在学习板块二中,陈老师首先让学生品读剧本对话,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悟人物的形象,然后尝试着表演。学生在有趣的表演活动中,会对课文的语言、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揣摩、内化、重组、建构,而后以外显的形式表达出来。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这一言语实践中不着痕迹地得到了训练与提升。剧本蕴含的语文知识就有效地转化为学生听说读演的语文能力。在表演中,教师巧妙机智地把握学习动态,教师不是活动的局外人,而是学生学习的伙伴,表演的合作者,老师表演的管家既给学生提供了范例,又增添了课堂趣味性,使自己的教学行为充满了儿童情趣,这是一种角色与行为的转化。管家送礼时的语言秘密和公仪休拒绝收礼时的巧妙机智,这种语言的智慧教学,没有硬生生地塞给学生,而是让学生代替公仪休解释给子明听,这就使剧本的智慧语言又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秘密,这是识与能的有效转换,这也是学生学习的生长点。

薛法根老师说,教师要有效地挖掘文本的价值。而文本的价值一是课文本身蕴含的价值,二就是在文本语言背后蕴含的语文教学价值。这是一篇独幕剧,它的语文教学价值是什么?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剧本的特点,是在剧本的阅读中感悟其本身的思想情感,引领学生的精神在不断地生长。剧本还有一个重要的语文教学价值就是仿写剧本,教师在教学最后,让学生改编剧本,这是一种高层次的语文知识向语文能力的转化。这也是我们学习语文、学习语言的终极发展目标—运用语言,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3

【说教材】

《井底之蛙》这篇课文讲了一只生活在浅井里的青蛙觉得自己很快乐,在听了生 ……此处隐藏11009个字……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有师生读、同桌读、男女生读等,边读边谈感受,边读边想象画面。有了前面的感情基础,再通过这段话的朗读和想象,盘古无私奉献的精神得到了淋离尽致的体现,神话的特色也得到了彰显。

(五)综合训练,拓展升华

为了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本课我设计了三个训练项目。

1、想象创编

叶圣陶曾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语文学习的目的就在于通过一定数量的范例语言让学生获得一种语言迁移能力,达到自能读书,自能作文。”因此,学到这儿,我设计了“我当小小的神话家”的写话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文句式想象写话:盘古的()变成了()的()。这样,以读带写,以写促思,通过读写结合,盘古的精神将内化为学生的语言。

2、练习复述

复述能力是阅读能力、记忆能力与说话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复述课文被列为中年级的训练重点。可是对于刚刚进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如何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呢?我是这样设计的: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之后,我带领学生看着板书一起小结本课层次,接着出示画面(幻灯出示)让学生在画面的引领下练习复述,板书、画面、教师的适时点拨,能起到架设桥梁的作用,使学生顺利地学会复述课文。

3、激情说话

为了使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升华,我让学生根据课件提示“我想说……”说一句自己最想说的话,给他们一个倾泻清感的渠道。

六、说板书设计

靳家彦说:“板书是教师精心构思的艺术结晶,是浓缩的教学思路,板书设计在于精而准。”根据这个理念,我设计了这个板书: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0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开天辟地》是六年制小学苏教版义务教育国标本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中的课文,讲述的是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意在赞颂盘古无私的奉献精神。

本文一共八个自然段,处处充满神话的想象,语言优美,且盘古开天辟地的全过程脉络非常清晰,使得故事显得十分生动精彩,尤其是第七自然段描写盘古身躯的变化十分传神。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于让学生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此外还需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培养语感,同时为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1、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六、七、八自然段

○3、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3. 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二、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本文只是篇内容较简单,易理解的神话故事,教学时我以“读”为主,讲读结合,通过多样的读来让学生在了解这个神话故事的同时,也捕捉到课文的优美之处。尤其是第2、7自然段更是重点引导学生去体会。此外,神话的一大特点是想象力丰富,我亦打算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结合课文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三、说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板题:开天辟地

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引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2、通过昨天的初步学习,你已经了解到了什么?▲生指名说说,回忆复习课文内容。

(板:盘古)

3、同学们了解得还真不少!通过这些,你认为盘古是个怎样的神?

▲生各抒己见。(板:伟大)

4、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感受这篇神话故事带给我们的这份伟大的献身精神。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的?

▲生打开课文

二、精读感悟第二自然段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先读一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写了什么?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生自由读第2节,边读边找划。

2、交流:●读一读;●说说为什么;●看看哪些词更能体现他的伟大;●读好句子。

3、齐读第2节。

4、盘古的伟大还表现在哪里?(按着顺序找一找)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一读,说说为什么,体会感悟

2、读好这一节。

给词:顶天立地

3、哪里还能看出?(引出第4节)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找读,谁来读出这种变化?

2、体会“一万八千年”,感受盘古的“了不起”。

3、还有哪里也能体现他的伟大的?(引出第5节)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读一读,问:这是一句什么句?(比喻句)说说把什么比作什么。

2、读这里,你能感受到盘古怎样的形象?(巍峨的)多么的了不起呀!

3、再读这句。

4、有没有了?(让学生继续找读能体现盘古伟大的句子)

六、学习第六自然段。

1、指名读

2、生评议,说说哪些词他读好了?

3、抓住“精疲力竭”“含着微笑”体会,感悟他的伟大。

4、给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5、还有更伟大的呢!谁能发现?(引出第7节)

七、精读第七自然段。

1、引读第7节。

2、自由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说他更伟大?

▲生交流说说。(板:身躯化为万物)

3、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呀?你想对英雄盘古说些什么呢?

▲生自由说说。

4、让我们带上这份感情来读一读

▲生齐读第7节

5、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图片)

6、你会这样说吗?

▲练习说话。

7、盘古的身躯化成了万物,世界从此变了样,这一切是那样的美好,让我们把这份美好通过朗读来传达。

▲生再读第7节。

8、引读第八自然段。

八、拓展练习。

1、想象:世界万物除了文中写到的,你还想象到了哪些也是盘古的化生?

2、练说:●当我看到( )时,觉得这可能是盘古的( )化成的。

●盘古的( )化成了( )。

3、质疑:这一切是真的吗?(理解:神话传说)

4、推荐:中国神话故事:《精卫填海》《女娲补天》 《女娲造人》《嫦娥奔月》等。

《精选四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十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