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集合7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真实,具体地叙述了1976年1月首都人民群众聚集长安街向周总理告别的感人情景。第二课时要学的第二、三段是课文抒发感情的焦点。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以下方面:
1、读中体会人民群众怀念、爱戴总理的思想感情,并体会随着时间迁移这种感情的升级;
2、通过读表现这种思想感情;
3、抓“不约而同”、“慈祥”的教学,通过各种手段加深对这两个词的理解,并为第三课时这两个词的造句作铺垫。
(二)说教法学法
四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十里长街送总理》:在语文教学中,要讲究训练的科学性,体现训练的层次性。我设计以读为突破口开展训练。如何读好,读出感情,如何激发全体同学读的积极性,是本文教学成功的关键。为了读好,我采用了以下手段:
1、通过电教手段,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到当年万人泪下的十里长街;
2、品味重点词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主要是让学生品味“不约而同”、“牵动”这两个词的意思,并注意教学方法的变化。组织学生从意思、表现、程度等方面讨论不约而同的意思;引导学生想象“如果你当时在场,想说些什么?”从而懂得“牵动”这一词语的丰富内涵;
3、加强读的具体指导,我们不赞成纯技巧的朗读指导,但是我们认为建立在文章内容基础上的朗读技巧的指导还是必要的。注意读的层次变化,从自由读到指名读,加强读的评价,再齐读,再指导。在反复朗读中,引导感悟,激发情感。加强学法指导。
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通过圈划,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通过读,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表现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删、换词句加强比较朗读,促进体悟;引导学生归纳一段的学法,造成迁移。
(三)说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通过复习第一段内容,带领学生逐渐进入情境。
2、学习第二段
(1)放录像,看灵车到来时的情景。
(2)自由轻声读第二节,用“——”划出写灵车到来的句子,用“”划出人们的表现。
(这一题目旨在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为进一步读讲作准备)
(3)思考:人们的心情怎样?从哪里看出来?
(4)品词句,入意境
通过讨论“不约而同”的意思、表现、程度,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采用小组学习法,互相启发,激发学习积极性。
(5)质疑:为什么都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
根据学生的已有认识水平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辨证地思考问题。
(6)读,表现对周总理的敬爱之情,读出失去总理的悲痛。读中加强评价。
(7)学习第3节
a、望着灵车,人们想到了什么呢?
先自由读,然后师生接读。
b、比较句子,品味感情。
把第一句的两个“多少”换成“很多”,体会看到周总理的自豪、幸福,并读出这种感情。
c、理解“慈祥”的意思。
为了帮助理解,挂出周总理像,讨论慈祥的含义。
d、激发学生想象周总理的光辉形象。
(学生对周总理的事迹有一定了解,引导他们回忆,有助于更好地入情入境。)
e、练习朗读,指导背诵。
3、学习第三段
(1)总结学法,即理思路-品词句-读出感情
(教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点,而且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2)理思路,找出写人们心情的句子和人们表现的句子。
(3)品味“牵动”
此时此刻,如果你在场的话,你想说些什么?
(通过激发学生想象,理解“牵动”的丰富内涵)
比较两句句子,删去最后一句的“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和原句比较,体会人们希望周总理的逝世不是现实的心情。
(4)指导朗读,背诵
4、简要小结,完成板书
5、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争取背出来。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1、课前让孩子们听歌曲《冰糖葫芦》的MTV,让他们有一种新鲜感,继而产生一种好感。然后围绕冰糖葫芦歌曲和图片进行谈话,从而进入课文。第一次试讲,光让孩子听歌曲,然后以一幅诱人的冰糖葫芦图吸引孩子,通过说感受让他们更靠近冰糖葫芦,喜欢冰糖葫芦,从而能够更快地走进课文,走进“万年牢”。可孩子们说感受时,涉及的只有一种想法,想吃糖葫芦。我们教研组的老师认为,给孩子欣赏图片的时间太短,他们还来不及有什么感受。于是我们设想在听歌曲时,同时欣赏一组糖葫芦的图片,这样孩子们的想法感受可能会更丰富,可结果还是一样。孩子的兴趣点是吃。再说,这些图片与课文的内在联系也不大。那天,王老师给出了主意,就用冯晓泉的MTV。
2、对三个万年牢的理解,都是分两步走的,第一步是就这个句子本身来理解“万年牢”,第二步再联系课文作具体的理解。比如说第一个万年牢,读着读着,张老师觉得很奇怪,父亲为什么给糖葫芦起“万年牢”这个名字,你再读读这个句子,能帮父亲说说理由吗?孩子们说理由的过程,就是对第一个万年牢的理解。孩子们,父亲为什么能做出这么好的糖葫芦?在这里要求学生读书时要学会针对问题有选择地圈圈画画,并且适当做一些批注。培养学生读书时眼到、手到、心到、口到的习惯。努力做到多种感官并用,集中精力学习。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从字里行间,从具体的描写中感受父亲是个办事认真、实实在在、讲究商业道德的人。
3、在理解第二个万年牢时有一个环节,让孩子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看到的或听到的走正道的生意人。这是我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了解的,一方面让孩子了解什么是走正道?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去挖掘生活中走正道的生意人,感受生活中的美。因为孩子看到太多的坑门拐骗的事情,如果让他们说说身边的生意人,他们会罗列出一大堆不正经的生意人。一直以来我都是这么想,我不希望孩子接触太多负面的东西。所以让孩子观察社会生活,总是选取那些美好的人和事,让孩子在了解社会过程中,受到健康风尚的熏陶感染。当然,孩子也应该知道“丑”,只是我们的孩子毕竟小了一些,我总想首先用美去占据孩子的心灵,从而引发他们去崇尚美,追求美。_
4、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来源于学生的兴趣与需求,把教学内容蕴涵在任务之中,学生的心理得到了满足,得到了尊重,学生自然会非常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就被调动起来了。让孩子再现父亲和老板对话的情景,这个任务驱使孩子去阅读,去思考 ……此处隐藏7179个字……小木偶在女巫的点化下,拥有了所有的表情,此时他发出了内心的感叹:“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读完故事,我们不禁会发出和小木偶相同的感叹:在生活中,笑是很重要的,是非常美好的,谁要是不会笑,就无法体验生活的快乐。但生活是复杂的,除了一些高兴的事之外,还有一些伤心的事,不同的事情会引起我们不同的情感态度,要用我们的真情、用不同的方式去体验生活,面对生活。
童话以“笑”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老木匠在小木偶的脸上添了一个笑嘻嘻的表情;小木偶因为笑嘻嘻而受冤枉,遭误解,被怀疑;直到女巫出现,赋予了他所有的表情,才让他真正获得了快乐。童话构思巧妙,让我们在同情小木偶遭遇的同时,反省自己的生活,感悟快乐的真谛。
根据这篇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狈纸巧朗读课文,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
3.独立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4.能根据故事情节展开联想,续编故事。
二、教学重点
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
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童话故事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难点:读、悟课文的角色对话,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
我之所以这样设计重难点是因为:这篇课文属于拟人体的童话,文中对话较多。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主要是要让学生运用通过反复朗读感悟童话蕴含的道理的阅读方法学习本文,在阅读中进一步感受拟人体童话的特点。《新课标》提出了语文教学应该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那么如何使我们的小学生在同情小木偶遭遇的同时,反省自己的生活,感悟快乐的真谛就是本课重中之重了,因为人类不只拥有“笑”一种表情,人生也不是只有“快乐”一种体验。所以我把这篇课文的重点放在了通过反复品读人物间的对话领悟“笑是很重要的。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上。
二、本课的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所以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方式,以促进师生、生生、生本三种对话方式的生成。采用自由读、分角色读的方式,让学生在充分自读、自主选择角色读的基础上,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把自己当作童话故事中的人物,走进文本,走进人物内心,让学生化身为主人公,直接进入文本中,与与课文零距离接触:如果你是小木偶,在受到不公待遇后,你的心情如何?让学生亲身体验角色特点,在读中体验情感,在读中领悟道理。
三、本课的教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所以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方式,以促进师生、生生、生本三种对话方式的生成。这节课我重点研读的是文中主要人物的对话。采用自由读、小组练读和角色读的方式,真正做到以读****,使学生在对话中感悟小木偶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而揭示本文主旨。
四、本课的教学过程
( 一)闯三关,查预习
1、生词关
2、课文关,同桌互查预习课文情况,因为课文比较长,每人读自己最喜欢的一部分,注意读准字音。
3、问题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的问题?重点解决阅读提示中的问题:
一是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二是明白课文的道理.
相机板书:只会笑、被抢、熊警察不相信、头疼、小兔子、老婆婆说他撒谎。
师小结:在生活中,笑是很重要的,是非常美好的。谁要是不会笑,就无法体验生活中的快乐。但生活又是复杂的,是丰富多彩的,除了一些高兴的事以外,还有一些伤心的事。只会笑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人类不仅仅拥有“笑”一种表情,人生也不仅仅拥有“快乐”一种体验。
(二)自主学习
个人自学:找出课文中关于人物表情、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有感情地读一读,用心体会人物的心情。
小组交流:先把你找出的句子读给组内的人听,再谈一谈自己的体会,组内其它人补充.
全班交流:师对交流的情况进行点评、点拨、整合
(三)积累词语(读词、理解词、运用词)
唉!只会笑的小木偶好可怜呀!如果你是小木偶,在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后,你最希望得到什么?
屏幕出示:齐读,看看这些词有什么共同特点?
一读准字音
二读出表情
三选一个说一句话。
你还能说几个人类表情的词语吗?
扩展词语:得意洋洋、眉开眼笑、垂头丧气、火冒三丈、大吃一惊、目瞪口呆、愁眉苦脸……人类的表情有多丰富,生活就有多丰富
课后抄到笔记上,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四)课堂检测:
假如小木偶拥有人类所有的表情,那会怎样呢?请在括号里给小木偶填上表达他真实的表情或心情的词语。
1.“那是我的,我的,我的!”小木偶( )地尖叫。
2.“脑袋疼。”小木偶抬起头,( )地回答。
3.“脑袋很疼。”小木偶一副( )的表情。
4.“老奶奶,我没有撒谎。”小木偶( )地说。
5. “谢谢你给了我人类所有的表情。”小木偶( )地对蓝鼻子小女巫说。
小结: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真好。天气有阴晴雨雪,味道有酸甜苦辣,表情有喜怒哀乐,生活不是单一的,它丰富多彩,想笑就笑,想哭就哭,才能真正地享受生活。这样的生活才是完整的生活。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
真高兴,我们都拥有人类的全部表情。我们走进故事中,走进人物的内心,去体会他们的心情。课文太长,四人小组选一个片断,注意分角色朗读的时候,把体会到的人物的内心活动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
(六)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小木偶现在拥有了人类的全部表情,他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请你任选一个题目,编一个故事,发挥你的想象力,还要尊重作者原来的创作意图。把握故事的主线,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又遇到了小红狐。(和好、惩罚)
我不仅仅会笑
再见熊警官
和老木匠幸福地生活。
成为真正的孩子
……
自编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师点评)
布置作业:把编的故事写下来。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走进小木偶的内心世界,亲历了小木偶的情感历程,自然也会产生表达的欲望。口语交际就给学生提供了发表自己看法的舞台。而续写的环节,则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对课文进行拓展和扩充,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实践活动中,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培养想象创造能力。
板书设计:
12、小木偶的故事
被抢 熊警察不信
只会笑
头疼 小兔子、老婆婆说他撒谎笑很重要,但只会笑远远不够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