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说课稿

时间:2025-05-21 10:19:13
孔乙己说课稿

孔乙己说课稿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孔乙己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孔乙己说课稿1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中语文版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第二课时。我说课的内容包括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七大环节。

一.说教材

《孔乙己》是初中语文版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笔下封建科举制度残害下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通过孔乙己悲惨命运的描写,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读书人造成的毒害,是一篇反对封建文化和封建科举制度的战斗檄文。

二.说学情

九年级的学生,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都有了很大进步,阅读能力不断增强,情感体验也更加深入,对小说这一文体也有了较好的知识储备,为本课的深入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

1,分析孔乙己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2,探究孔乙己悲剧的根源;

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罪恶。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孔乙己的形象。

教学难点:探究孔乙己悲剧的根源。

五.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1,根据新课标、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采用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分析比较法和引导点拨法等来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

2,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扩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果。

(二)学法

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重视让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重视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和合作意识的培养。在指导过程中,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在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中解决问题,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一)说导语:

首先使用一段话引入:“上节课我们已经对孔乙己的身世和他所生活的时代背景有了一定了解,并且从咸亨酒店小伙计口中得知:“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然而孔乙己孔乙己其人究竟如何,其死因到底如何,我们还仍需深究,那么这节课就让老师再次带领各位少年侦探

穿越时空,实地探访,了解孔乙己其人,调查孔乙己死因。”

其次,布置任务:1,潜入酒店,观察孔乙己——分析孔乙己性格特。2,访谈调查,剖析孔死因——探究孔乙己悲剧根源。

最后,公布奖励制度:在行动中表现优秀的侦探小组将获得“少年名侦探”的勋章奖励。

【设计意图】创设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二)观察孔乙己的言行举止,分析孔乙己性格特点。

飞船出发,我们即将抵达鲁镇咸亨酒店,请各侦探小组潜入酒店,完成第一项调查任务——观察孔乙己的言行举止,分析孔乙己性格特点。请小组内合作完成调查表一,并总结孔乙己性格特点。(配合动画和图片)

【设计意图】创设学习环境,调动学习积极性,适当点拨引导。

如此一个深受科举制度毒害的知识分子,他既穷且酸,不但迂腐虚荣,还好喝懒做,他被人嘲笑,任人戏弄,但最终他也只不过是人们心中无足轻重的多余人。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内的合作交流,把握多种人物描写方法的分析,总结孔乙己的人物形象特点。

(三)访谈酒店内群众,剖析孔乙己死亡因素。

我们了解了孔乙己的性格特点,那么除了孔乙己各人原因,还有那些因素导致了孔乙己的死亡,请个小组继续深入调查,采访咸亨酒店内群众,完成调查表二,并派各组探长总结发言,结案陈词。(配合动画)

师生共同总结造成孔乙己死亡的因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

【设计意图】在合作探究中,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入体验,探究孔乙己死亡的根源。

(四)课堂总结及表奖作业:

作者通过孔乙己的悲惨遭遇,表现了封建社会末期下层知识分子精神和肉体收到的双重摧残,揭露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的罪恶,揭示了民众麻木、思想愚钝的精神状态。

感谢各位少年侦探的积极参与,请优秀小组领取勋章。我们顺利完成了孔乙己死亡一案的调查,请大家课后撰写本案的调查反思与感想。

【设计意图】总结小说主题,加深学生感悟。

七.说板书设计:

性格原因

好喝懒做孔乙己冷漠麻木

自命清高

科举制度被嘲笑戏弄

【设计意图】好的板书,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它是教学内容的浓缩。通过板书,学生能直观抓住要点摈弃繁琐,因此板书设计力求简明扼要,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孔乙己说课稿2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孔乙己》。

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那么,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孔乙己》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五篇课文,该单元主要是把握情节的前提下,欣赏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点,了解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孔乙己》鲁迅的一篇小说,小说描写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生活上穷困潦倒,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的悲惨故事,深刻揭露了当时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

二、说学情

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九年级的学生没有足够的生活经验和体会,对文字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或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观点。因此,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多读、多交流、多质疑,让学生有自己的感悟。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与文本对话,与教师和同学对话,从而正确理解文本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既要注意作品创作背景,又要注意用学生本有兴趣牵引,创设情境。

三、说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与背景,理清小说故事情节。

2、学习运用语言、动作、肖像和神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学习文中的环境描写,把握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3、感受作者对孔乙己的批判与同情,明确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和封建社会的腐朽与病态。

四、说教学重难点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我进一步对教学重难点进行了把握。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学习运用人物刻画和环境描写方法;教学难点确定为体会作者对孔乙己的复杂感情及对封建制度的批判。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突破教学重点,实现教学难点,在 ……此处隐藏7844个字……

小说的鉴赏本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精神活动。教学中始终将小说视为一个整体,设计主要问题勾联有关内容,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充分的交流,在课堂中形成全方位的“立体交流”,调动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与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抓住解读人物是读懂小说的主要途径这一关键,进行如下教学安排及学法指导:

⑴朗读法:反复朗读,仔细揣摩含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深刻理解人物形象,整体把握内容。

⑵矛盾分析法:准确把握人物性格,必须理解他性格中的矛盾性,把握人物形象,深究人物悲剧的社会原因,以理解全文主题思想。

⑶质疑探究法:小说从多个角度鲜明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深入分析和思考小说人物思想内涵,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

⑷比较阅读法:将本文与《范进中举》比较,了解封建末期知识分子的心态。

2、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孔乙己画像和“咸亨酒店”的图片资料。

【说学法】

一个好的老师不能只会奉献,而应该交给学生怎样发现真理。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合作探究等方面的共同发展。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找出反映孔乙己性格的关键语句。

2、朗读法:指导学生朗读,从文中感受人物留给我们的印象。

3、合作探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挖掘文本意义。

【说教学设计】

配合上述教学目标的要求,在教学设计上我作了如下安排:

一、激情导入

1、(出示孔乙己图片、咸亨酒店图片)

由名家对《孔乙己》的评价导入(能激发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

2、(多媒体展示文题、作者)

3、(多媒体展示《孔乙己》的写作背景)

二、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

2、概括孔乙己的六个生片断,说说孔乙己的身世和遭遇。

3、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是为了使学生对孔乙己这个人物有一个初步的整体印象。)

三、问题探讨,分析孔乙己的形象,深刻理解文章的主题

1、四人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孔乙己形象:

可笑的性格、孤独的人生、残酷的命运。

⑴填写句子,探究孔乙己性格中的矛盾表现。

⑵孔乙己的一生是孤独的,他为什么不与人交流?别人为什么笑他?

⑶文中从哪些方面揭示孔乙己残酷的命运?

(通过合作探究,弄清孔乙己这个悲剧人物的性格特征。)

2、探讨孔乙己悲剧产生的原因。

课堂辩论:孔乙己悲剧的原因

辩题:

正方:孔乙己悲剧主要是自身原因,他是一个时代落伍者。

反方:孔乙己悲剧主要是社会原因,旧时代扼杀了孔乙己。

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通过辩论理解孔乙己悲剧产生的原因。

(创设情境,通过辩论一方面深化了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另一方面为以下揭示文章的主题思想作了铺垫。)

3、讨论小说的主题:

孔乙己这篇小说的主题,有的人说是批判封建科举制度;有人说是揭示社会变革中小人物的悲惨命运;有人说是批判冷漠、麻木的国民性。写一篇短文,说说你的看法?

(学生在理解了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和孔乙己悲剧产生的原因之后,再让学生去更深刻理解孔乙己这篇小说所揭示的主题就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4、揣摩关键语句,理解人物刻画方法。

学生通读全文思考:小说是从哪些方面对孔乙己进行个性刻画的?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

(安排这个部分的目的是,它不但落实了本单元中所要求的欣赏小说时,要了解小说刻画人物的多种艺术表现手法,而且对学生进一步了解人物的性格和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也是有帮助的。)

5、理解小说精巧的构思:

学习小组合作研讨:

⑴文中有几处写到众人的哄笑?他们为什么而笑?作者用众人的笑来贯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

⑵孔乙己到咸亨酒店仅仅是为了寻口酒喝,以此来麻醉失落的灵魂吗?

⑶作者没有采用小说常用的第三人称的写法,而是以“小伙计”的口吻来叙述,这样安排角色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通过研讨以上三个问题,不但深化了对文章的理解,更能从鲁迅这样的文学巨匠手中学到写作构思的技巧。)

6、扩展引申,比照阅读:

请学生阅读《范进中举》一文的节选,与课文进行对照,比较分析两文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上的差异。

(要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仅靠课内阅读是远远不够的。课内阅读教方法,课外阅读去实践,双翼齐飞,才有提高。为此,我在拓展训练这一环节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运用课内所学,认真分析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既使学生了解了封建末期知识分子的心态,又深化了学生对小说反映的主题思想的理解。)

7、课堂小结,激励号召:

同学们,那穿着长衫的孔乙己的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面对时代的变革,有勇气脱下“长衫”,才是一个全新的人,一个与时俱进的人。愿孔乙己的长衫给我们的启示历久常新。

(课堂小结,既呼应了文章的题目,又号召了学生应该从孔乙己的身上受到启示。)

8、布置作业:

请你设想一下,孔乙己用手爬着走出咸亨酒店后的情况,以“走出咸亨酒店的孔乙己”为题缩写小说。

(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为学生的课外练笔创造了机会)

(从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来看,我在第一课时着重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和小说主题思想的探讨,第二课时着重使学生从小说当中借鉴写作技巧。同时,在授课的过程中我还遵循三个至关重要的原则:一是本篇课文作为一篇很有代表性的小说,我紧紧抓住学习小说应该“着重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小说的能力”,而要达到这个要求,则必须始终抓住孔乙己人物形象的分析以及小说所揭示的深刻的主题思想,把握好了这两点,也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二是追求学生学习目标的循序渐进,不一蹴而就。从教学过程的思路来看,我主要有引入、整体感知、探究孔乙己的形象及文章主题、理解人物刻画方法、弄清小说精巧构思、扩展引申、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几个部分,细看这几个部分,实际上是追求的一种使学生能力逐级提高,逐步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最终达到使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乐。第三是遵循“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理念,所以在教学中,我尽量设计有代表性的问题,让学生成为习活动的主人,充分发挥合作探究的作用。通过辩论,鼓励学生敢于发言,敢于标新立异。这样做就使课堂教学中的学生的兴奋优势保持始终,最终能达到使学生得实,学得活。这样一来,课堂教学效果自然就是高效的。)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孔乙己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