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过海》教案

时间:2025-05-21 10:19:51
《燕子过海》教案

《燕子过海》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燕子过海》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燕子过海》教案1

教学目标

1.体会燕子过海的辛苦和艰难,懂得要爱护益鸟燕子。

2.学会本课生字11个,理解“寒冷、昼夜、疲倦、崇敬”等词义。

3.运用前两课学到的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读懂描写燕子过海不怕辛苦、艰难和写水手们对待燕子的态度的句子。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能按提示用“……怀着……心情(干什么)”写句子。

6.能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重点、难点:

理解写燕子过海不怕辛苦、艰难和写水手们对待燕子的态度的句子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燕子过海的辛苦和艰难。

2.学会本课生字11个,理解“寒冷、昼夜、疲倦、崇敬”等词义。

3.运用前两课学到的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读懂描写燕子过海不怕辛苦、艰难和写水手们对待燕子的态度的句子。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写燕子过海不怕辛苦、艰难和写水手们对待燕子的态度的句子

教学难点:体会燕子过海的辛苦和艰难。

教学准备:地图、地球仪、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每当春天,燕子就会从南方飞到北方;到了秋天,燕子

又要从寒冷的北方飞到温暖的南方去。同学们你知道吗,燕子从北方飞到南方去,会飞过哪些地方?今天,我们来学习《燕子过海》一课,看看小燕子是怎样飞越大海的。

二、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

1.听录音。

2.看地图或地球仪,知道燕子过海要飞过哪些地方。

3.请学生简单地说说课文什么地方令人感动。

4.再听录音,说说课文的哪句话写得特别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研究课文的开头。

1.许多同学说课文的开头写得好,我们来读一读,具体说说好在哪里。(运用了设问——自问自答的写法)

2.自问自答的写法在本单元的哪一课学过?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这是我小学的老师》)

3.练习朗读,把大海无边无际、很辽阔的感觉读出来。

四、学习第2自然段。

1.轻声自读这一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理解词语“不分昼夜”。

讨论:燕子干吗要“不分昼夜”地飞呀飞?

3.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这一段,边听边想像:你脑

海里有没有出现一幅美丽的图画?你觉得课文的哪些词语用得特别好?

(①风平浪静:没有风浪。

②“蓝色”一词写出了颜色。

③“寒冷”、“温暖”是一组反义词,用在句子中很具体。)

4.读读写写这些好词语。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学习第3自然段。

1.自读这一段,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燕子实在是太疲倦了。

2.理解重点句:

“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见我们的船像雨点一样地落下来,伏在甲板上休息。”

①出示句子,齐读;

②比较读,说说加点字作用;

A“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见我们的船像雨点一样地落下来,伏在甲板上休息。”

B“燕子一定是疲倦了,看见我们的船像雨点一样地飞下来,停在甲板上休息。”

播放录音

出示句子

③交流:

(“太”写出疲倦程度深;“落”说明已经飞不动了;“伏”是说燕子已经疲倦到连站都站不动了,只能伏在甲板上休息

④让学生做“伏”的动作

⑤对比读,体会

3.那为什么燕子只休息“一会儿”就又“展翅起飞”了呢?

4.理解“崇敬”的意思:

讨论:水手们为什么“崇敬”小燕子?

你是怎样学懂这句话的?

5.再读读这一段,看看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如:停止了呼吸的燕子,已经没有知觉了,水手们为什么要“轻轻放”)

六、小结,朗读。

1.小结:

每当春天,燕子就会从南方飞到北方;到了秋天,燕子又要从寒冷的北方飞到温暖的南方去。一路上,它们要历尽千辛万苦,飞过辽阔无边的大海。在过海时,有的勇敢的展翅飞翔,有的却永远不能飞起来了,它们回到南方真不容易!这些小燕子为了回到南方不怕辛苦,不畏艰难,真值得我们赞美和学习!

2.感情朗读。

七、作业布置。

1 抄写词语4遍。

2 作业本1、2。

3 感情朗读课文3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燕子过海的辛苦和艰难,懂得要爱护益鸟燕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按提示用“……怀着……心情(干什么)”写句子;

4.能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对祈使句和设问句的作用理解

教学难点:仿写句子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感情朗读课文1、2、3自然段。

2.说说课文插图的内容。

二、学习第4自然段。

1.读这一段,思考:这些话是谁对谁说的?

2.为什么作者让我们不要伤害燕子?

3.读下面的话,与课文最后一段比较读,体会:

“因为燕子在到达目的地以前飞过大海十分辛苦、艰难,所以我们不要去伤害它们。”

“当你看见燕子飞来的时候,请不要伤害它们吧!你可知道,在到达目的地以前,它们飞过大海,是多么辛苦、艰难!”

(文中第一句是祈使句,带有命令的口气,要求我们爱护燕子;第二句是感叹句,带有对燕子不怕辛苦、不畏艰难的赞美。)

4.感情朗读。

5.当你看见燕子飞来的时候,应该怎样做?

你还想对有可能伤害燕子的人说些什么?

6.读读背背这几句话。

7.朗读全文,选择自己最感动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三、仿写

1.仿写第一段的设问句。

2.用“有的……有的……”写句子。

3.用“……怀着……心情(干什么)”写句子。

四、课堂作业

1.完成作业本上的第3、4题。

2.听写第4自然段(作业本第6题)。

《燕子过海》教案2 ……此处隐藏20323个字……的关爱下成长,不懂怎样吃苦,更没有为了达到目的而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燕子的这种精神对他们来讲显然是非常陌生的。然而,这种精神却是任何一个成功者所必备的,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小学生们必须学会具有这种精神品质。本课就是一个极佳的思想教育内容。由于是初次接触这种类型的内容,文章的含义又很深,如果是粗粗略读,显然体会不了那么深透;而单靠教师讲解,学生不去亲身体会,思想教育的力度又会大大减弱。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选择了让学生自主质疑,然后围绕疑点深入研读课文,逐字逐句体会、寻找答案,最后熟读成颂、升华感情的方式,带领学生学习课文,既体现语文课的教学特点,又切实有效地进行了思想教育,一举两得。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燕子过海的艰辛,进而感受燕子的不畏艰辛、为达到目的地而勇往直前的精神,并且能汲取燕子的精神力量来鞭策自己的学习。

教学过程如下:

一、学文质疑

为了增加课堂效果,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在课伊始,简要复习了生字词后,我便用课件打出课文最后一段,请学生仔细品读:“当你看见燕子飞来的时候,请不要伤害它们吧!你可知道,在到达目的地以前,它们飞过大海,是多么辛苦、艰难!”初读之后,学生知道这是水手对人们发出的号召:要保护燕子。但深究下去,却并不只是这么简单。水手为什么要说这一番话,而且连用了两个感叹号?他究竟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呢?燕子过海又是怎样的辛苦和艰难,能让水手看了之后如此感动呢?这些问题是打开文章思路的重要环节。于是我引导学生针对这段话提出些什么问题。学生准确的把握住了问题的关键,于是课堂的教学因疑而起,学生的探究热情开始激发,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二、探究学文

(一)自主学习

学生发现了问题之后,我有意识地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时,总会遇上大大小小的风浪,只要我们不怕困难,勇敢地向问题和困难挑战,就一定能获得成功。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有没有信心?”这些话既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又暗中渗透了燕子的精神——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学生在我的鼓励下便开始分成学习小组自主学习,读读、划划、想想、议议,积极从课文中寻出问题的答案,为后一环节的交流作准备。

(二)交流汇报

这是课堂上主要的教学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将围绕“燕子过海是怎样的辛苦和艰难?水手对燕子怀有怎样的感情?”两个问题,自己的发现和理解与同学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学生将不断的深入体会燕子过海是怎样的辛苦和艰难,而教师就在其中起点拨作用,引导学生更深透的领会文章的内涵,进而产生对燕子的精神的崇敬,与水手的感情发生强烈的共鸣,为下一步的升华感情、明理导行埋下感情的伏笔。

1、体会艰辛,感受精神

课文中具体能体会燕子过海的辛苦、艰难,进而感受燕子精神的词句有:

▲“海有多大?天连水,水连天,望也望不到边。”这句话明写大海的辽阔,实际上是反衬出燕子过海的艰辛。这里,我利用课件展示海的图片和燕子作对比来增加学生理解的深度。

▲“一个风平浪静的日子,我们的船,在蓝色的太平洋上航行。”这句话交代了水手看见燕子过海的时间、地点,太平洋是世界第一大洋,要飞越是很难的。日子是风平浪静的,可依然有燕子累死,想想在狂风暴雨的日子,燕子过海就更艰难了。

▲“他们要从寒冷的北方回到温暖的南方去,在海上不分昼夜地飞呀飞。”这句我引导学生找出其中三对反义词:“寒冷——温暖、北方——南方、昼——夜”来体会燕子持续飞行的距离之远、时间之久、跨越地域之广、遭遇困难之多。

▲“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见我们的船,就像雨点一样的落下来,伏在甲板上休息。”让学生抓住“太”、“就像雨点一样”、“落”、“伏”等词语体会燕子的劳累和疲倦。可以让学生做动作体会“伏”是累到了极点才会有的动作;再配乐看燕子落到甲板上的动画,让生感受燕子的辛苦艰难及不屈服的意志。这里,学生的情感经历了一次深深的震撼。

▲“过了一会儿,有的燕子又展翅起飞了,有的却在甲板上停止了呼吸,再也飞不起来了。”这句话写到尽管有的燕子累死在甲板上了,但它的同伴们也仅仅是休息了一小会儿,又不畏艰险,继续向着目的地进发。

(上述词句均由学生自主提出,在有感情的朗读中理解,加深体会。)

在有了上述感性积累的基础上,我适当引导学生作一小结:“燕子们展翅远飞了,看着它们越飞越远,此时此刻,你想对它们说些什么?”学生畅所欲言,有表示对它们的钦佩的,有祝愿它们一路平安的,这时,我顺势将话题牵引到学生的学习实际上:“同学们,我们要在学习的海洋里乘风破浪,最终到达理想的彼岸,要的就是燕子这种不怕艰难的精神!”

2、迁移情感,激发共鸣

在感受过燕子过海的动人场景之后,我又引导学生讨论起水手的情感:“我们仅仅是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体会到燕子的不畏艰辛,但我们已经被深深地感动了,那么亲眼目睹那个动人场景的水手们对燕子又怀有怎样的感情呢?你是从哪里读懂的?”学生又进一步寻找体会身临其境的水手们的情感线索。具体词句有:

▲“水手们用崇敬的目光,望着那些越飞越远的燕子,又怀着沉重的心情,把这些躺在甲板上的燕子,轻轻地放到大海的怀里。”从水手的动作“望、轻轻地放”,心情的“崇敬、沉重”可以感受到水手们对可敬可爱的燕子们深深的敬仰、痛惜之情。(配上图片感知、体会。)

▲从“停止了呼吸,再也飞不起来了”和“大海的怀里”等语言的婉转体会水手对死去的燕子的痛惜之情,从最后两句话的感叹号中体会作者爱护燕子的感情之强烈。

在学生充分地朗读、感受的基础上,水手的感情已经渐渐迁移到了学生的身上,在此我趁势引导:“大海的胸怀是多么广阔、多么令人钦佩,只有意志和精神也同样令人崇敬的燕子才配得上安息在她的怀中!我们学习了课文,也和水手们一样,充满了对燕子的崇敬和珍惜之情。让我们再次借水手的话来表达我们的感情吧!”(学生再次有感情地读最后一段)

这时,水手的话已经变成了学生的肺腑之言,学生的情感已经被深深地激化,与水手的情感产生着强烈的共鸣。我又顺势播放燕子飞越太平洋的配乐动画,让学生的感情在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和我的解说中达到高潮:“同学们,这燕子虽然小,却有勇气飞越浩瀚无边的大海。他们就是这样勇敢而坚强地在大海上飞行,飞过风平浪静的海洋,飞过波涛汹涌的海洋,从寒冷的北方飞向温暖的南方,从旭日东升的早晨飞到夕阳西下的黄昏,不分昼夜,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是多么令人崇敬的一种精神哪!”

三、升华情感,明理导行

课文学到这里,学生对燕子的精神已经具有了深深的崇敬之情,这时,我顺势提问:“学了课文,你将怎样对待燕子?”学生就能很自然地说出要保护燕子。我又进一步引导学生要把燕子的精神融进学习领域:“是啊,我们不能伤害燕子,因为燕子是一种益鸟,因为燕子过海非常的辛苦、艰难,更因为我们崇敬燕子那种不畏艰辛的精神。愿燕子的这种精神能激励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勇往直前!”至此,课文学习与德育渗透已圆满结束,课虽结,情犹存…… ◆

《《燕子过海》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